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培训 » 消费提醒 >> 正文

消费提醒

学习类APP优劣不一
江苏消费网 (2019-05-28)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本报记者 桑雪骐

  大数据时代,儿童也深陷其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在苹果APPStore上架的学习类APP数量已经多达20万个。今年1月份,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之后各地也陆续发布了学习类APP管理新政。记者调查发现,人们对于学习类APP的褒贬不一。

  智研咨询网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儿童教育软件市场供需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儿童目前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消费群体。在美国2-14岁儿童中,52%有使用移动型应用的经历,而在中国,拥有平板电脑的家庭中,70%的12岁以下儿童都有使用平板电脑的经历。

  但同时,学习类APP的乱象也被人们诟病。重庆消费者王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孩子上小学三年级,以前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线上作业,手机里曾经下载过6款作业APP。“孩子在手机上完成作业,之后在线提交给老师。”不过王先生表示,他发现这些APP中大多内含各种小游戏,孩子会和同学组队玩游戏。

  不仅如此,甚至有APP因涉黄信息而被查处。2018年10月,互动作业APP因包含低俗色情信息和未经许可擅自开展网络出版服务等问题被北京“扫黄打非”部门责令停止运营。2018年11月,纳米盒APP因违法违规经营等问题受到上海市“扫黄打非”部门查处。

  针对学习类APP市场乱象,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要求立即开展全面排查。凡发现包含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等内容及链接,或利用抄作业、搞题海、公布成绩排名等应试教育手段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APP,要立即停止使用,退订相关业务,卸载APP,取消关注有关微信公众号,坚决杜绝有害APP侵蚀校园。随后,北京市教委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APP、互联网群组、公众账号管理的通知》、广东省下发了《广东省面向中小学生校园学习类APP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对于学习类APP的态度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家有二宝的北京市消费者周女士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她全职在家,但一个人带两个孩子仍然会感到力不从心,而教育类APP不仅能让孩子安静一段时间,“孩子在屏幕上指指画画,多少也能学习点儿知识吧。”

  消费者姜先生则告诉记者,他研究过孩子经常使用的多款APP,发现设计上已经越来越趋于游戏化。而且吸引孩子们的也还是这些APP中的游戏元素,比如答题完成后的经验奖励和角色的升级、过关后的各种宝石金币和道具奖励等等,孩子们的注意力根本不在学习知识上,而在于之后的奖励。“这和游戏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姜先生认为。

  北京市海淀区某小学教师汪老师则表达了不同意见,“其实有些APP还是挺好的,能够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她认为使用APP学习软件将会是一种趋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这需要学校和家长进行合理的规范和引导。此外,亲子教育和交流互动也非常重要,家长不能因为有了学习类APP就放手不管,而是要和孩子共同规划,确定好APP的学习时间和目标,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控制。

编辑:张宜贺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