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银行金融 » 江苏金融 >> 正文

江苏金融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面对“9073”,江苏养老金融这样破题
江苏消费网 (2024-06-11)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阅读:

  “一周来家里三次,帮老爷子洗头、剪指甲、泡脚按摩、护理褥疮、测量血压血糖……解决了我们家的大难题。”江苏省南京市的李裕厚今年89岁高龄,是抗美援朝老兵,在战场上受伤留下残疾。两年前,南京市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李裕厚的大儿子李全近日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说:“政府给我们办了长护险,护理员上门照护,让我特别开心。”

  数据显示,2023年,江苏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541万,占户籍人口19.6%,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面对“9073”现状(90%居家养老、7%社区、3%机构养老), 江苏养老金融如何破题?

  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给出一组数据:全省商业养老年金保险累计养老责任准备金超650亿元。长护险2023年累计向参保人给付金额超22亿元,惠及28万人。江苏监管局支持保险机构已建成4个养老社区,养老床位超过3000张。

  南京:先行先试破解难题

  长护险作为“第六险”,解决“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社会问题,让老年人享受幸福晚年。

  “因为我下半身动不了,护理员就经常上门来帮我按腿、洗澡等。”在这些失能人员的居家照护服务清单中,可以看到有超过18项居家服务内容,提供了从套餐到个性化服务的多种选择,家住南京鼓楼区新模范马路社区的朱奶奶选择的服务也在其中。

  家住南京瑞金北村的李奶奶脑卒中重度昏迷,失能8年之久。她是南京长护险第一个获益者。专业护理人员每天定时上门为老人提供洗手、擦身、换衣服以及按摩等专业照护服务。李奶奶的女儿说,自母亲卧床后,她和丈夫便时刻陪伴床前,日常照护几乎占据了夫妻俩所有的退休生活。看着护理人员的细心照料,女儿欣慰地说:“我们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据南京市医疗保障局待遇处处长周建平介绍,南京户籍人口725万人,60岁以上人口超158.6万人,约占户籍总人口的21.9%,部分老人成了“失能者”。失能老人的照护保障需求急剧增长,百姓呼声和诉求强烈。

  “建立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制度”入选2021年度南京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

  南京市医疗保障局通过招标,委托人保财险江苏省分公司等8家保险公司经办,建立了专业化的服务团队,“保险产品+健康管理服务+商业模式”三位一体,形成医保中心、商保机构、护理机构之间衔接配合的模式。截至2023年底,南京市受理失能等级评估申请30604份,已享受服务20790人(入住机构5605人,居家15185人)。失能照护服务设定两类:一类是失能人员入住机构接受照护服务;另一类是失能人员居家接受照护服务机构上门提供照护服务。

  失能人员可享受每月1000多元到6000多元不等的护理保险报销待遇。“每天一小时,解决大问题”的失能保险服务深入人心,受到失能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南通:首创“链式养老”服务模式

  南通在全国首创“链式养老”服务模式,将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有效破解养老难题,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目前,近300家养老机构全部向社区养老开放,受益家庭超20万户,越来越多的老人实现在家门口幸福养老。

  推开南通市阳光老年公寓1101室的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笑脸。老人马浩元告诉记者,他们老两口搬到这里已经有13年了,“过得特别开心,这里不仅环境美,尊老爱老方面做得也很好,各种活动丰富多彩”。

  记者注意到,这是一间两室一厅的房子,客厅的窗户边,鲜花在阳光下盛放,阳台书桌上摆放着《阳光诗集》,封面下方印着“南通市阳光老年公寓阳光诗社”字样。“这些都是我自己写的诗,你们看还发表了呢。”老人自豪地拿起一份《老年周报》展示给记者。

  在位于另一幢楼的护理院,记者巧遇一位入住3年的老奶奶,“这里真的蛮好的。刚来的时候也没觉得怎么样,待时间长了感觉居住条件、护理各方面都挺好。”记者发现,护理院的每个床头都附有一张贴纸,详细记录着每位入住老人的喜好和个性化需求。

  “我们这边所有房间都是朝南的,所以采光很好。”阳光养老董事长王春介绍,目前老年公寓里住了将近700名老人,是南通市单体量最大的一家养老机构,2021年获评江苏省五星级养老机构。

  “2013年开始,江苏银行就非常关注公司的发展,因为公寓里面的日常改造提升每天都在进行,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王春告诉记者,他们与江苏银行的合作非常顺畅。

  为更好服务中老年客群,江苏银行特别定制了一款“融享幸福卡”,并对“关爱版”APP页面进行优化,不仅字体更清晰,操作更简便,还提供周边网点提醒、网上预约排号等服务。

  江苏银行南通分行行长陈亚明告诉记者,辖内各网点常态化开展“老年人玩转手机”课堂,2023年累计开展了1720余场。

  苏州: 让“金融春风”守护“最美夕阳红”

  今年4月2日,建设银行苏州分行“健养安”首批60家养老金融特色网点集中揭牌。建设银行苏州分行副行长梁海涛告诉记者:“依托养老金融特色网点,能更好地向社会公众传递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养老金融服务。”

  高质量的个人养老服务供给离不开养老产业的蓬勃发展。为缓解养老服务机构融资难问题,江苏银行发挥集团化经营优势,向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信用贷款、金融租赁等多元产品和服务。截至今年3月末,全行养老经济相关行业贷款余额达10.5亿元。

  记者来到位于张家港市的江苏澳洋健康产业公司,伴随着舒缓的音乐,身着运动服的老人们精神饱满地打着太极,周边满是葱郁的绿植……在张家港优居壹佰护理院,先进的科技智能设施融入公园式的生活环境,将这里打造成为老人们安居养老的乐园。

  “我们公司从2012年起,就与江苏银行苏州分行开展紧密业务合作,目前,公司在江苏银行苏州分行有授信敞口额度8000万元,业务品种包括流动资金贷款、供应链e融单、银行承兑汇票等。”澳洋集团财务副总监钱淑娟表示。

  守护“最美夕阳红”,年轻人也奉献一份爱心。养老机构里不光住老人,年轻人也能入住。不过,年轻人要以志愿者的身份,提供多种形式的为老服务,通过累积志愿服务时间来兑换住宿资格和抵扣房租。最近,这样的“代际融合”养老新模式正在苏州康养集团下属的狮山怡养老年公寓、通安怡养老年公寓、吴江江陵康养中心试点,经过严格筛选,已有7名年轻志愿者签约入住。

  日前,在苏州市举办的第三届长三角国际健康养老产业交易会上,苏州市银行业协会、苏州市保险行业协会与苏州市养老产业联合会举行了养老金融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并在全国率先揭牌成立养老金融专业委员会。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苏州监管分局局长葛步明介绍,10家银行保险机构分别与18家康养、文旅、医养和养老用品制造企业及养老科技企业签署了授信和服务合作协议,累计授信余额超50亿元,涉及整个养老产业链。

  苏州监管分局将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适合养老产业的产品和服务,从资产端、负债端等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发力,让长三角乃至全国各地的老人集聚苏州健康养老,安享晚年。

编辑:刘军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

宝应碧桂园承诺难兑现

“当时真的很冲动,现在终于松口气了。…… >>详细